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的稻田画。
钓鱼高手在“村钓”邀请赛中一决高下。
开幕式现场。
特色农产品展销区吸引游客驻足。
主办方准备的“十全十美”特色美食。
8月23日,2025年“和美乡村‘村钓’全国邀请赛”在位于银川市贺兰县的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启幕。为期两天的活动中,来自全国多地的垂钓爱好者,在碧波荡漾的钓池边切磋技艺,共赴这场集竞技、文旅体验、农产品展销于一体的乡村渔业盛会。
百亩钓池映竿影 冠军“钓”走一头牛
贺兰县地处黄河引黄灌区腹地,境内沟渠纵横如网,湖泊星罗棋布,连片稻田与生态鱼池相映成趣,清澈水源与肥沃土壤共同孕育了得天独厚的渔业发展条件。正是这份独特的资源禀赋,让其成为全国性“村钓”赛事的理想举办地。
本次赛事赛场选址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流水槽环岛钓池,水面面积达100亩。300个标准化钓鱼点位沿池整齐排布,每个点位均配备遮阳棚与基础钓具摆放区,既保障了竞技的公平性,也为选手提供了舒适的参赛环境。赛事创新性设立农民组与业余爱好组双赛道,兼顾不同群体的参与需求。其中,农民组面向全国18至70周岁农村户籍选手,不仅全程免收报名费,每位参赛选手还能领取包含定制活动手提包、防晒帽及贺兰特色农副特产品在内的保障物资。
8月23日10时,比赛正式开始。选手们迅速调整好饵料配比,挂上鱼饵,紧盯浮漂随时准备提竿。裁判们手持记录板与电子秤,穿梭在各个钓位间,仔细核对、记录每一位选手的渔获重量。经过4个小时的激烈角逐,农民组总成绩前40名的选手脱颖而出,获得奖品和获奖证书。
其中,来自永宁县的赵伟,以157斤的鲤鱼渔获量斩获一等奖,将价值1万元的肉牛大奖收入囊中。“我从小就爱钓鱼,只要听说有‘村钓’比赛,就会邀上朋友一起参加,这次能拿全国第一名,太意外太惊喜了!”赵伟抱着获奖证书,难掩兴奋。来自灵武市的石威是首次参加钓鱼比赛,凭借122斤的渔获量夺得二等奖。比赛中,身处01区002号“黄金钓位”的他,开赛不到10秒便率先钓起第一条鱼,随后更是开启“上鱼狂潮”,最多时一分钟内接连钓起4条鱼,让隔壁选手忍不住惊呼:“太快了,你这手速绝了!”面对赞誉,石威却十分谦虚:“主要是运气好,这里平时就有专人喂鱼,鱼群集中,加上天气凉快,‘鱼口’特别好。”
捉鱼摸蟹品鲜趣 “村味”体验“十全十美”
除了紧张刺激的垂钓竞技,赛事期间同步举办的一系列“村味”活动,更让选手与游客沉浸式感受贺兰乡村的独特魅力,实现“观比赛、玩渔事、品美食、购特产”的多重体验。
在渔事体验区,人工喂鱼、撒网捕鱼、浑水摸鱼、稻田抓蟹等项目人气爆棚。孩子们挽起裤腿、赤脚踩在稻田里,追逐着横行的大闸蟹,清脆的笑声在田间回荡;家长们则拿起传统渔网,体验撒网捕鱼的乐趣。“平时根本没机会玩这些项目,孩子追着螃蟹跑,我跟着拍照,感觉特别放松!”来自陕西省西安市的游客李芳笑着说。
以“镜头里的宁夏农业变迁”为主题的农业摄影展区同样热闹非凡。此次摄影展征集了数百幅摄影作品,内容涵盖农业生产现代化(无人机植保、智能温室作业)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(整洁的乡村道路、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)、农民文化生活丰富(乡村广场舞大赛、丰收节庆典)等多个方面。一幅幅生动的照片,让观众直观感受宁夏农业的蓬勃发展与乡村的美丽蝶变。
渔文化科普宣传区成为“知识充电站”。这里以黄河渔文化为核心,通过图文展板、鱼类标本、渔民老物件等形式,展示黄河渔业的发展历程、渔民传统习俗、黄河流域常见鱼类品种,同时宣传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法规及科普知识。
在特色美食品鉴区,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花生、毛豆、红薯等10种食材,寓意“十全十美”,免费向游客发放。新鲜的小龙虾、大闸蟹现场蒸煮,香气四溢吸引不少人排队品尝。
在特色农产品展销区,宁夏的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加工企业齐聚一堂,开展“特色美食试吃+线上直播销售+旅游农事体验”一体化展销活动。原歌酒庄销售总监赵志刚忙着向客人推荐自家的招牌红酒:“这款酒选用贺兰山东麓葡萄酿造,通过低温冷萃发酵,颜色透亮、口感醇厚,是我们的明星产品,大家尝尝看怎么样。”银川市金凤区的吴迪,和20多位朋友组团而来,品尝完红酒果断下单,还选购了酸奶、厚生记零食等特产。“我本身就是垂钓爱好者,看到活动信息就过来了,没想到不仅能看到精彩的比赛,还能买到这么多美食,真是不虚此行!”
据统计,赛事开幕当日,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,周边农家乐、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近40%。两天活动期间,累计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超350万元,间接拉动周边消费超500万元。
“海鱼陆养”不断突破 “一根竿”搅活农文旅一池水
一场“村钓”赛事的成功举办,背后是贺兰县多年来在适水产业领域的深耕细作。
目前,贺兰县已建成西北最大的南美白对虾设施养殖集群基地,依托本地冷水资源优势,成功培育虹鳟、鲟鱼等高端冷水鱼品种;在鳜鱼养殖领域,关键技术取得突破,苗种运输成活率高达99%,打破了传统养殖的技术瓶颈。与此同时,贺兰县创新推广稻渔立体种养模式,实现“一水两用、一田双收”——蟹田米绿色生态的种植方式,市场溢价达三成;大闸蟹亩产超百斤,成为农民增收的“黄金单品”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贺兰县率先与集美大学、宁德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,攻克了盐碱水养殖技术难题,成功在盐碱水中养殖大黄鱼,经检测,其部分营养指标超过主产区数倍;开展青蟹、黄鳍鲷、石斑鱼、大西洋鲑等“海鱼陆养”规模化养殖,让“塞上江南”也能产出优质“海味”,填补了西北地区高端海水鱼养殖的空白。
2024年,贺兰县成功承办“和美乡村‘村钓’全国邀请赛”,不仅展现了美丽贺兰的别样乡村风情,更以赛事为纽带,为全县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基于去年的成功经验,今年贺兰县对“村钓”赛事进行全面迭代升级:一方面扩大参赛规模,吸引更多钓鱼爱好者参与,另一方面优化赛事流程,提升赛事专业性与高效性,同时丰富赛事内容,让活动更具吸引力。
“举办本次‘村钓’全国邀请赛,是我们将适水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。” 贺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垂钓赛事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既能集中展示贺兰县渔业发展的成果,让更多人了解“塞上江南”的渔文化,又能带动乡村旅游、农产品销售、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,形成“赛事引流、产业增收、农民受益”的良性循环。(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若英 见习记者 杜银双 文/图)